从安倍晋三之死的遗憾,再到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的伤感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103 | 日期:2022年09月20日9月8日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去世是继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之后今年第二位去世的在全世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政客。这两件事看似与中国没有多大的关联,实际上却又息息相关。即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受阻的大环境下,中国与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联使得中国在任何重大事件中都不可能置之事外。但在对待安倍晋三与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的事件中,国人其实是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对待的。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与这两人生前的经历与价值观是分不开的。
作为日本的前首相,如果安倍晋三的去世是正常的死亡,或许并不会引发太多的争议和影响。但安倍晋三不仅是遇刺身亡,而且是在参与政治选举活动的时候遇刺身亡。
安倍晋三是在为日本自民党在日本参议院选举的活动中站台时而遇刺身亡的。日本参议院在日本政坛的影响力其实是远低于日本众议院的。安倍晋三为什么要为这种政治活动站台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修宪。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曾在二战时期给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人民带去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二战结束以后在1947年日本颁布了《和平宪法》,根据《和平宪法》日本丧失了主动宣战权以及不能拥有正规的军队。但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的发展,关于修改“和平宪法”使日本摆脱战败国束缚的声音越来越响。但日本修宪需要首先得到日本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三分之二的支持,由于在参议院中始终未能达到修宪所需的三分之二的要求,所以安倍晋三才会在参议院这种并不是很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出现。
日本和平宪法各政要签字
安倍晋三的死亡直接导致了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的大获全胜。加速了日本修改和平宪法的进程。由于日本政坛在二战之后从未真正的对二战的恶行进行反省和道歉,甚至时常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还一直试图篡改历史。这使得周边邻国对日本实际上一直保持着一种警惕。如今日本试图修宪,这无疑是将周边地区带来更大的不稳定因素。。
日本参议院中修宪派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
东亚地区在历史上从文化到经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文化上的关联,相较于欧洲各国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2021年的数据,东亚地区5个国家8个经济区域的GDP总额为25.913万亿美元,而欧洲46个国家48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总量则为24.347万亿美元。东亚地区的经济总量超出了整个欧洲的一半。但由于近代历史错综复杂的原因,使得东亚各国不仅没能像欧洲一样组建欧盟一样的经济体制,反而一直是背道而驰。
如今安倍晋三遇刺身亡以后,日本修宪已经是势在必行,这对于曾经一直盼望着东亚经济共同体诞生的东亚人民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其实为了能够使得彼此放下历史的包袱,作为二战时期受伤害最大的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其中包括了善待日本战俘,放弃国家层面的战争赔款,这一切的努力和付出在日本修宪的大背景下都将付之东流。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周总理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与安倍晋三去世不同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如果说安倍晋三的死亡意味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又一次崛起,那么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则是一位曾经勇敢与法西斯作战的英雄的倒下。
英国虽然与中国相距万里,但由于英国殖民时期与中国近现代史千丝万缕的关系,又使得英国与中国的关系成为两国外交层面最重要的事物。双方的关系不仅关联着两国人民,甚至在 影响着整个世界。
中英鸦片战争形势图
在不同时期英国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给予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帮助。解放战争时期英国最早曾试图阻止解放军跨过长江,然而在紫石英事件之后又在1950年成为了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
作为英国国家元首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自继位以来对中英关系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1950年伊丽莎白二世签署关于承认新中国的文件。1986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又受邀携其夫菲利普亲王访问中国,期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参观长城时更是将长城形容成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与其夫菲利普亲王在长城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西方媒体公开报道英国王室将会对北京奥运会进行抵制。但随即王室发表声明否认了这一说法,该声明澄清女王及王储不能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原因是因为按照惯例将由身为英国奥委会名誉主席的王室成员安妮公主参加,同时倡导大家不要因为政治原因对北京奥运会进行抵制。
曾代表英国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伊丽莎白二世之女安妮公主
如前文所说,当我们开始搜索英国王室在1949年之后与中国的关联时,你所能搜索到的几乎全部都是正面的新闻。当然,我们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逝世的伤感不仅仅是因为女王对中国的友好态度。还有其对世界的和平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还是王储的伊丽莎白女王就通过广播发表声明号召青少年参与到对法西斯的抵抗之中。在1945年年仅19岁的伊丽莎白二世更是亲自加入英军,在英军的后方防卫支援部队中服役,直接参与到反对法西斯的行列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伊丽莎白二世
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之后,1965年津巴布韦的前身罗德西亚的白人政权单方面宣布独立,并奉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为罗德西亚女王,但伊丽莎白二世果断拒绝了这个头衔。伊丽莎白二世的态度加速了津巴布韦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
纵观伊丽莎白二世的一生,不仅仅是英国的一种传统象征,也是推动现代文明进程的一位伟人。这与日本当今政坛背离和平宪法的军事扩张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是未对战争罪行进行反思的战犯后代,一位是曾经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同样是死亡,然而前者只能是一种遗憾,后者却让我们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