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一线 成都有抹“检察蓝”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65 | 日期:2022年09月08日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成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以来,成都市人民检察院严密组织、迅速行动,严格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在保障工作运转的同时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新都区检察院政治部杨涌:居民搬来球台 理解与支持让人感动
按照单位安排,杨涌在三河街道保利198蔷薇郡小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结合前几天小区人员集中扎堆做核酸,队伍排行长、等待时间久、秩序较为混乱的情况,他分别向社区和物业反映,建议按楼栋分时段安排,得到采纳。
他主要负责物资保障、秩序维护等工作。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他幸运地当上了6栋的“楼长”,重点对未按照相应时间段下楼排队的群众进行劝返,提醒大家按照物业管家群的通知,分楼栋有序组织大家下楼做核酸,大家都很理解和支持,核酸检测秩序相较昨天有了明显好转。
晚餐就在楼栋门口的小板凳上简单对付,看他吃饭的样子略显狼狈,两个十四五岁初中生模样的小伙子专门跑过来跟他说:“叔叔,单元门旁边有个乒乓球台,你这样蹲着吃好难受嘛,在那吃饭舒服些,要不我帮你搬一下?”,微乎其微的付出换来如此高的礼遇,那一瞬间他几乎泪目,差点破防。
成都市院政治部宣传处刘峥峥:手机电筒灯 点亮温暖的光
9月1日,他加入市检察院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小组,来到锦江区某小区参与疫情防控。疫情面前,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下午他负责查验小区出入人员核酸报告,并在六点钟之后参与小区居民居家管理工作,为各户登记核对租住信息和人员信息,发放出入通行证。
社区居民对防疫和志愿者工作表示理解,非常配合,特别是在临近傍晚天色渐暗,临时搭建的工作点位缺少照明,于是每一位上前登记的小区居民,都自觉地将手机的手电筒功能打开,在夜里亮起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工作台,也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大邑县人民检察院杨茜:携手抗疫,“疫”站到底
“提到名字的干警,下午6点集合出发!”8月29日下午,收到命令后,她和其他同事一起出发,来到了大邑县青霞街道锦屏社区参与防疫工作。
她只记得在9月1号下午,一个年轻的小伙递给我们满满一袋汉堡,在吵闹的现场,依稀听见他在说:“你们辛苦了,快吃点儿东西吧!”我们来不及说谢谢,他已转身消失在人潮中。
还有在9月2日晚上9点半,她和同事在收尾工作结束后,准备自己测核酸,一位眼神疲惫的年轻人正在排着队,见我们来,主动把位置让给我们,说道:“辛苦了,你们先。”一声声“谢谢”“辛苦了”,扫除了她几天以来积累的疲惫,也让我意识到,为民服务是一件充满快乐、骄傲的事。
晚上回到家,妈妈告诉她,今天六岁的儿子在排队做核酸时,骄傲地说:“我的爸爸妈妈也在给别人做核酸!”正用夜以继日,守望不离,
锦江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王章臣:入职即上火线的防疫突击队员
王章臣是今年八月初才刚刚入职的新进干警,作为一名锦检新人,在本轮疫情爆发后,他主动请缨,毅然加入到疫情防控的队伍中,成为隔离酒店防疫专班信息数据组成员。
“我的任务就是统计、核查、修正各种防疫信息,并将信息第一时间报送给医务组人员。”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抗疫战争中,王章臣戏称自己是条“电话线”,电话线一头是酒店300余名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实时信息,另一头是医务组数据收集小组。他的“使命”是确保核查范围覆盖完整,核查数据精准无误。他的“战场”是隔离酒店内不足3平米的办公工位,他的“武器”是一台制作防疫信息数据表的电脑和一个接收防疫任务安排的手机。
“每天面对和处理酒店隔离人员的各种信息,忙到凌晨3、4点是常有的事。”王章臣对口负责300余名酒店隔离人员,除了已入住酒店隔离人员的常规信息收集、报送外,每接收一个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员,都需要经过信息核查、登记报表、数据推送、安排酒店、联系转运、落实入住,反馈社区等多个步骤。整个流程下来,往往3、4个小时才能完成。有时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人员,王章臣会耐心给他们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一天下来,忙到凌晨3、4点是常有的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