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打赢防汛硬仗|“这帮年轻人就是咱们这里抗洪的堤坝”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63 | 日期:2022年09月01日2022年9月1日《南方日报》A07版。
因为放心不下,本已回河南老家订婚的消防员郑江涛决定延后婚期,带着请战书返回清远;因为放心不下,本已转移群众超过10小时的村支书朱炳南决定再跑一趟,一家又一家“敲锣推门”;因为放心不下,本已被洪水冲退5次的民警赵腾发决定再冲一次,誓死握紧洪水中求救的双手……
今年入汛以来,清远遭遇历史记录最强“龙舟水”叠加北江特大洪水,全市8个县(市、区)85个乡镇出现灾情,全市受灾人口106万人。
危难时刻,他们决定出战。清远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共派出5298个工作组、42292人次,及时转移受危险区域群众15万余人,他们打通“生命通道”、筑牢“安全屏障”,打赢了这场历时最久的防汛抗洪阻击战,他们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1.4万名网格员当好“吹哨人”
佛冈县龙山镇下岳村处在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工程(龙山段)的一处分洪点,强降雨来袭,洪峰过境,全村8个自然村不同程度受浸。
“从5月至今,我们村已经受浸了4次,所幸村里人员零伤亡。”下岳村党总支部书记朱炳南也是村中的“网格长”,回忆起当时的紧急时刻,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水位预警、险情研判一公告,朱炳南坐不住了,他立刻带领村干部、网格员和村中的20多名党员跑起来,挨家挨户“敲锣”“敲门”。
“我们对村民分批转移,在分洪前10小时就将3433名村民转移完毕。”他介绍,在水位下降到正常水位线前,党员干部24小时值守在入村路口。接连几日“连轴转”,洪水过后下岳村的村干部病倒了好几个。
近年来,清远市大力推行“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治理模式,全市共划分网格6913个,配备网格员14324人,网格化管理实现100%全覆盖。
清晰和全覆盖的“网格”让清远在应对防汛战役中有了一张清晰的作战图。不管是路面塌方还是山体滑坡,突发灾害发生后,各类事项均被纳入网格员排查事项清单中,全市每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挂牌公布网格化群测群防员和挂点领导。
基层党支部和“网格员”成为串联网格的线路,每逢水情紧急,他们便立刻向群众吹响基层防汛的哨音。6月20日,连南大麦山镇新寨村“网格员”盘来云在巡查中发现一废弃矿口涌水,危及村道和周边房屋安全,经上报后当天涉及的59户全部完成转移。第二天废弃矿口发生重大险情,因为转移及时无造成人员伤亡。
与时间“赛跑”打赢救援硬仗
洪水一到,村庄和道路陷入一片黄浊。路不通,清城区源潭镇的民兵潘振华便与战友们驾驶一艘艘救生艇出发,钻进连塘、金星等多地的巷陌救援受困人员。
因驾驶、维修、搬运冲锋舟及转移群众等工作,他全身上下留下10余处淤伤、割伤,但他仍然与队友日夜奋战在一线。潘振华说:“流血流汗不怕,关键时刻缺位才最不甘,我们救援快一分钟,群众就多一分安全。”
关键时刻,各级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就是群众的“安全感”。清远市各级应急抢险救援力量闻“汛”而动,消防救援队伍、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民兵组织及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共出动33308人次,舟艇1002艘、车辆1331辆等,营救疏散人员4017人……
“清远本轮特大洪水是广东消防史上参战力量最多、战线分布最广、救援难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硬仗恶仗。”清远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邓国良说,6月13至27日,全省19个支队1625名指战员累计完成了1916起洪涝警情,营救被困人员4012人,转移疏散群众1.1万人。
这次救援工作开展难度有多大?
邓国良介绍,受灾区域山体滑坡,断水断电断网断路,接报警量刷新纪录……仅6月22日当天,清远市接报洪涝灾害警情505起,接警起数为日常的30多倍。“大量老幼病残群体急待转移,指战员辗转奔波、昼夜不停、不断挑战身体极限。”
6月21日,是英德市大站镇民警赵腾发印象中“警情最多的一天”,洪水来袭,派出所已被淹没。
当日上午10时许,赵腾发接到110指派警情:“大站卫生院附近有一名群众彭女士因水浸被困车上。”因大站镇镇区内涝严重,水深超1米,车辆无法通行,赵腾发迅速组织辅警陆世武、杨传青、谭振强、曾俊权等人,携破窗锤等救援装备,几人涉水六次,徒步前往彭女士被困地点,将受困人员救出。
赵腾发和战友们手牵着手在洪水中逆行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网友皆感慨“洪水五壮士”的英勇和无畏。两个月后,赵腾发再谈起当时的惊险时刻和网友对其英雄的称呼,只是笑道,“哪有什么英雄,我们都只是看群众有危险,就一刻都放心不下的普通人。”
党群同心,共卫家园
英德是本轮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6月22日上午,在英德市区北江防洪堤上,奋战一夜的近百民兵仍在紧锣密鼓装沙袋、运石子、搬泥土。
但他们不是孤军奋战。从当天上午开始,不少市民或独自一家人或组成队伍,前来协助部队官兵或送来慰问物资,有的协助部队官兵铲沙装袋,有的将水、西瓜等物资递给正在休息的部队官兵。
市民李波一箱箱地搬着矿泉水,并将其送至部队官兵手上。“昨天知道水情后,很担心。”这些天李波跟许多英德人一样,牵挂着洪水形势,也想为英德作出自己的贡献。
现场还有不少自发到现场帮忙的英德市民。“一线救援人员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当地一家游泳馆的老板娘张女士说道,她还带上了馆内几名员工到现场帮忙装沙袋。
此外,据英德市应急管理局介绍,自21日晚间起至22日白天,广州、佛山、深圳、珠海等全省各地共有12支应急救援队100余人携带专业救援设备协助英德开展应急救援,给予极大帮助。
汛情以来,大燕河水位居高不下,源潭镇连塘围、大连围、连安围3条紧密相连的堤围受到严重威胁,需加高加固。6月22日下午,在闸口村与黄茅埗村入口交界处,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当地700多名热心村民群众自带工具,自发加入到抗洪抢险大部队中。其中,今年67岁的村民杨锦秀是连塘村村民,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坚持投入到抗洪一线。
佛冈县龙山镇因为以往洪灾多发,不少村民家中都有舟艇,他们看到救援人员人手和救生艇紧缺,也自发加入进来。消防员驾驶舟艇走在前,村民撑着自家的小艇走在后,这样的一幕让郑江涛与战友们感触颇深。
“我们进屋搜救被困群众,然后村民帮忙运送到安全地带,搜救工作快了很多。”郑江涛说,在各大安置点,群众看到消防员忙得停不下来,还会主动给他们送来水果、饮用水等。
英德市望埠镇居民张叔此前曾为前来支援的抗洪战士和党员干部们送过物资,在张叔眼中,这些外人眼中的战士们说到底不过二三十岁,和自家孩子年龄相仿,但在洪水中为了乡亲们却无所畏惧,让人动容:“这帮年轻人就是咱们这里抗洪的堤坝,这座堤坝守的就是我们的家园。”
【记者】 陈国飞 徐勉 张笛扬
原文刊登于《南方日报》9月1日第A07版
【作者】 陈国飞;徐勉;张笛扬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