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乱套了,美全国铁路闹罢工,英联邦走向分裂,欧盟内部吵起来了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186 | 日期:2022年09月20日不得不承认,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临,国际社会面临的动荡与混乱也愈发强烈了,不论是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还是引发全世界瞩目的俄乌冲突,都在给世界突增新的变数。
正是在这样的大变局下,西方各国也在迎来各种各样且倍感棘手的危机。关键时刻,美英欧便各收到了一则坏消息。
先来说说美国吧。
正当美国两党间的争斗尚未平息,特朗普被FBI“抄家”一事还没个结果之际,白宫又迎来了一个大难题——全国铁路闹罢工了。
本周五,也就是9月16日,美国将迎来一场全国性的铁路系统大罢工,至于罢工的原因,主要有3个:
1,美国通胀危机日益严峻,已达到近40年来最严重的程度,这直接导致包括铁路工人在内的绝大多数美国工人钱包“大幅缩水”,为了增加收入,铁路工人要求大幅提高工资,以应对通胀危机;
2,美国通胀危机持续,铁路资方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断裁员,导致铁路工人队伍不断被压缩,但原本工作量却没少,这意味着铁路工人将干更多的活,但却没有更多的工资;
3,当前铁路工人的工作条件严峻,按照铁路资方的规定,所有工人每周7天必须随时待命、随叫随到,即便没有工作安排,也要等着调度。
据一名叫斯托沃斯的美国铁路工人表示,近几个月,他经常要在火车上连续工作14个小时,通宵达旦已成家常便饭,由于需要24小时全程待命,他通常接到电话后,就要在2小时内到岗,如果他想请假带孩子去看医生,就必须使用休假权,但单位可能会拒绝批假。
而斯托沃斯的情况,几乎也是全部美国铁路工人的现状,忍无可忍之下,这才有了罢工抗议。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全国铁路大罢工不是小事,上一次发生铁路大罢工还是在1992年,罢工持续了3天,给美国造成了30亿美元的损失。
如今,30年过去了,美国铁路罢工带来的损失,绝不仅仅只是每天10亿美元,据相关部门粗略估算,每天的损失至少20亿美元。
别忘了,美国如今有7000多列火车在运行,涉及3.4万公里铁路路段,美国内部30%的货物都需要通过铁路运输。
试想一下,一旦罢工开始,除了美国的铁路系统会暂停之外,还将导致商品短缺、供应链断裂,进一步加剧通胀危机,同时引发各企业大范围停工,再次导致大规模失业。
因此,在铁路工会提出罢工计划后,美国政府便派人紧急组织铁路工资双方谈判,但铁路工人方面拒绝妥协,铁路资方也拒绝让步,谈判破裂。
15日,据美媒报道,作为大罢工前的“准备工作”,美国不少地区的铁路运输已经提前暂停了。
怎么办?拜登如今很头疼。
一来,工会一直是民主党的坚定支持者,拜登当初竞选时,为了与工人拉近距离,更是自称“美铁乔”,承诺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亲劳工、最支持工会和工人的总统”。
嗯,拜登如今究竟算不算是“美铁乔”,还不好说,但其任内爆发美国近30年来最严峻的铁路大罢工,却是不争的事实,估计拜登的支持率,又得“打破新低”了。
二来,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即将到来,若拜登政府无法妥善应对此事,那将直接影响民主党的选情,甚至可能会直接输给共和党。
毕竟,这次是美国全国铁路大罢工,而不是某一个地区,给美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注定是难以估量的。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没有人知道铁路大罢工的时间会持续多久,一旦超过一周,那造成的损失将不只是每天20亿美元,而是这一基础上的几倍或几十倍。
常言道,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而美国的民生问题,早已在枪击案、通胀危机以及疫情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变得愈发“岌岌可危”了。
眼下,只能说,时间紧、任务重,留给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时间确实不多了,究竟何去何从,拜登可得三思了。
然而,正当拜登为罢工倍感头疼之际,大洋彼岸的英国,也在为英联邦的分崩离析而感到担忧。
正如此前预测的那样,随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英联邦走向分裂的序幕也就此拉开了。
作为英国国王,除了是英国的君主之外,还是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14个英联邦王国的国家元首,而整个英联邦有56个国家,其中大多数前英国殖民地或保护国。
简单点说,就是所谓“日不落帝国”的延续。
去年9月,英国女王还在世时,同样是加勒比国家的巴巴多斯已经通过公投,彻底断开了与英国王室的联系,不再承认英国女王是他们的国家元首,并宣布成为共和国。
因此,巴巴多斯也成了近30年来,第一个脱离英联邦的国家。
如今,英国女王逝世后,不少国家也将“脱离英联邦”一事提上日程了。
日前,加勒比海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加斯顿·布朗便表示,他们将在3年内举行公投,以脱离英联邦和英国君主制,成为一个共和制国家。
与此同时,牙买加、多米尼克等加勒比国家也将脱离英联邦提上了日程。
此外,相比一些小国,更让英国感到担忧的,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新西兰等国脱离英联邦,届时,英联邦将更加“名存实亡”。
对此,新西兰总理阿德恩12日便公开表示,君主制被抛弃是不可避免的,即便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但她相信在她“有生之年”,能看到新西兰成为共和国的一天。
澳总理阿尔巴内塞也表示,澳大利亚虽然短期内不会举行脱离英联邦的公投,但澳大利亚“迟早需要一个自己的国家元首”。
言下之意,新、澳等国脱离英联邦,切断与英国王室的联系,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即便如今不提出来,未来几年也会提上日程。
事实上,在二战结束后,英国各方面实力大幅下降,便有不少国家要脱离英联邦了,当时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断外访、游说这些国家,并承诺给予经济援助,才稳固了英联邦。
如今,英女王逝世,英联邦很可能因为失去凝聚力而分崩离析。而英联邦的存在,也是英国在国际社会维持影响力的关键之一。
眼下,如何采取措施,阻止成员国从英联邦“出走”,将是英国新任首相特拉斯的当务之急。
然而,美英倍感头疼之际,欧盟内部也吵起来了。
1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将强制欧盟国家的能源公司“让出利润”并分配给消费者,主要体现就是给能源公司设置“收入上限”,并加大税收力度。
简单点说,欧盟这是打算“劫富济贫”,拆东墙补西墙。
但问题在于,整个欧洲缺少天然气、石油等能源是事实,而能源公司根据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也是市场规律所导致的,欧盟强行“劫富济贫”,而忽视因强行制裁俄能源引发的能源危机,显然是顾此失彼,折腾来折腾去,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因此,欧盟刚宣布新规,便有成员国表示反对,称这或将导致欧洲能源商彻底放弃经营,或大幅减少能源供应,并称,不知道冯德莱恩这次是来“救火”的,还是“添柴”的。
所以,欧盟的这个新规究竟能不能实施,各国是否会同意,估计还得经过一番内部的激烈争吵才有答案。
眼下,冬季的步伐已经越来越近了,留给欧洲做准备的时间确实不多了,究竟是及时收手、与俄罗斯握手言和,得到足够的天然气过冬,还是继续对抗到底,硬抗这个难熬且寒冷的严冬,欧盟确实得三思了。
接下来,且看局势如何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