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再等半年,美军将获得首款高超音速武器,用的是中国10年前的技术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65 | 日期:2022年08月30日

这几年,如果说美国在哪方面的武器开发工作相当丢人,那无疑就是高超音速武器了。要知道,高超音速武器概念的最初提出者,正是冷战时期的美国,其在此领域的各类试验和理论研究都不少。然而从近年来的表现来看,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方面仿佛“中了邪”,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研制进度异常缓慢,至今都未能列装此类武器。在此期间,中国和俄罗斯已经稳居高超音速武器的世界一流地位,就连伊朗和朝鲜都在这方面进步巨大。

如今,“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美军,总算姗姗来迟地宣布了相关进展。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陆军将在半年内获得首套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并展开一系列测试工作。

再等半年,美军将获得首款高超音速武器,用的是中国10年前的技术

与中俄等国将远程导弹部队独立成为一个军种的做法不同,美国选择让各大军种各自发展和掌握尖端导弹武器。也正因如此,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工作中,美国空军、海军和陆军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对装备的性能参数也有着不同的标准。

这其中,美国空军的AGM-183A空射型高超音速武器的技术起点最高,一心打算追平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乘波体滑翔技术。然而项目开始后,AGM-183A便遭遇了多轮试射失败,至今才有过区区两次不算完整的“局部成功”,距离技术成熟和量产还远得很,以至于沦为了“国际笑话”。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和陆军合作开发的C-GHB高超音速武器则顺利一些。毕竟,该弹的技术起点比较低,没有追求当前最先进的乘波体滑翔技术,而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双锥体技术。虽说双锥体技术已非世界顶尖,但这至少保证了美国海军和陆军能在较短时间内拥有高超音速武器,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0的突破”……

事实上,美国陆军对高超音速武器有着很急迫的需求,因为其已在战术导弹领域有了很大的技术断层。冷战后期,受《中导条约》的影响,美国陆军销毁了“潘兴-2”战术导弹,现阶段其所谓的“远程火力”,就只有“长矛”和ATACM这两款近程导弹可用,且两者的技术水平都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无论是射程还是突防能力,早就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陆军肯放弃一流的乘波体滑翔技术,而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双锥体技术,原因就在于时间进度有保障,起码先给部队解决高超音速武器的有无问题。这种做法虽显无奈,但也很务实,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考虑到双锥体技术早在约10年前,就出现在了解放军东风-15B弹道导弹的身上,如今已在东风-16和东风-26等导弹上普及,故同样采用此技术的C-GHB的技术水平,基本不可能超越我们。不过对于美国陆军来说,若能就此获得一款射程可达2000公里的导弹,进步意义已经是很巨大了。

考虑到现阶段美国军队的地缘分布情况,C-GHB一旦投入部署,受威胁最大的恐怕是俄罗斯。毕竟,该弹未来可能部署到美国的欧洲盟国境内,2000公里的射程指标足以覆盖俄罗斯领土腹地了。但若放在亚太地区,C-GHB的射程依旧显得颇为鸡肋。考虑到解放军火箭军已足以将“第二岛链”上的关岛纳入打击范围,若美国陆军出于安全考虑,把C-GHB部署到关岛以西,那基本不可能“够得着”中国周边地带。还是那句话,C-GHB的价值恐怕只是解决美国陆军对高超音速武器的有无……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