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最美教师|跨越千里的教育接力 一位90后教师的高原支教之路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59 | 日期:2022年09月09日

封面新闻记者 余思函

从山区到城市,他带着“走出大山”的决心,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从城市再到高原,他带着对教育的回馈初心,给更多山区孩子送去希望。

最美教师|跨越千里的教育接力 一位90后教师的高原支教之路

怀着对教育的热忱,90后年轻教师叶财江的从教之路,不仅有课堂和书本,还有信念与情怀。在新一轮的“双巴”对口援建行动中,叶财江与远在千里之外的高原江南弦子之乡巴塘紧密相连,让他与巴塘的孩子们结下了深深的师生之情。

叶财江

走出大山又走进大山 他以热血温暖巴塘

“读书让我走出大山,我感到无比幸运。”叶财江出生于米易县山区,从小的生活及教学环境要比大城市艰苦得多,也正是这段经历对他如今从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5年从西南大学毕业以后,叶财江来到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小学,开启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去年5月,叶财江入选双流对口帮扶巴塘县金弦子小学支教队并挂职副校长。于是,他带着家人的牵挂来到巴塘,走上了支教舞台。

谈及初到巴塘时的印象,教学环境的差异与语言沟通的不便仍历历在目。但当地师生的热情与信任,让叶财江心里感到很温暖,他决定将双流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做法融入到巴塘的学校管理与建设中来。

身为挂职副校长,叶财江积极探索当地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在较为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并连同校长和双流支教教师一起送教下乡实践活动,为山区教育付出自己的光与热。

跨越千里 带给孩子们更大的“世界”

从双流到巴塘,14小时的车程,让叶财江几乎一学期才能回趟家。但对家人的思念,并没有一丝一毫磨灭他支教的初心。一边是忙碌的教学管理,一边是紧张的课堂教学。在挂职任副校长的同时,他还承担了两个年级的体育教学任务。

叶财江作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和成都市优秀教师,有着丰富的体育训练知识储备和专业的经验技能,特别是对高原地区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了专业系统的研究。

他将专业的体育知识与双流成熟的教学技巧相结合,以“三大球”和基础大项为主要项目,给学生提供了同步锻炼的活动,并利用这种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不同于以往教学的单调,如今体育课有了“新花样”,孩子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致也有了大大地提升。

叶财江和他的学生们

跨越千里,叶财江也希望能把外面的“世界”带进孩子们的视野里。在课余时间,他会给孩子们播放经典的体育赛事片段,给孩子们讲述山区外的美好。

“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城市和高新技术的向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坚持学习,进入更高水平学习阶段的向往,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认知,使他们的成长观点发生转变。”叶财江说。

停课不停学 高原上的“云课堂”

正值开学季,却因为疫情的席卷推迟了同学们回归校园的脚步。

“受益于教育的信息化,巴塘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了,实现了线上教育全面覆盖。”叶财江向记者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成立了线上教育教学工作专班,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巴塘金弦子小学的“开学第一课”

尽管不在校园,但金弦子小学的同学们依然在家默默带好了红领巾,在国歌声中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升旗仪式;老师们利用直播等现代网络教学形式,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巴塘金弦子小学的“云课堂”

谈及巴塘的支教之旅带给自己的收获,叶财江直言,除了教育经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外,更重要的是,让他在一线接触到真实的教育基层。

叶财江和他的学生们

“巴塘弦子有着独特的魅力,巴塘的学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双巴教育向更多的地方传递充满藏族风情的巴塘弦子,看到当地人民日新月异的进步。”叶财江如是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